close

 


失牙與中風


《2011/05/07 21:20》


 ■王中
 在五十七歲到七十五歲的老年人口中,失牙達十顆到十九顆的人,較之失牙少於九顆者,他們的頸總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顯著增高。這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最近證實的。
 我們已經發現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跡象,但目前仍缺乏確切的科學結論。由於老年人失牙多與牙周病有關,而且年歲越高,因牙周病失牙的顆數也越多,於是,斯坦福大學試看從失牙這一現象來證實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終於獲得預想的結果。
 那麼,牙和動脈究竟是如何「扯出關係」的?原來在發生牙周病時,可引發體內一連串的化學「事件」,使人體各處產生炎性反應,而發生在動脈內膜層的慢性炎症,可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打下根基,從而使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成為可能。
 刷牙的意義已遠遠超過了對牙本身的保護。有人將比喻為大樹,而牙齦是牙賴以生存的土壤,看來防治牙周病,像日本那樣向「 8020」邁進,即人在八十歲時,仍擁有二十顆牙齒,也應該成為我們老年人的追求目標。

 

多吃食物纖維防中風

《2011/08/05 21:10》


 中央社∕東京 5日專電
 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班調查發現,多吃蔬菜等食物纖維,可以降低罹患腦中風、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循環器官疾病的風險,但是吸菸者卻無法獲得相同效果。
 日本媒體報導,研究班從 1995年到 2004年約 10年的時間,對岩手、長野、沖繩等全國 8個地方 45歲至 74歲約 8萬 7000名男女為對象進行追蹤調查。男女各以攝取食物纖維的多少分成相同人數的 5組,比較腦中風等疾病的發生頻率。
 調查結果發現,食物纖維攝取量較高的 2成女生組,比攝取量最低的 2成女生組,得到循環器官疾病的風險低了 35%。
 但這個效果卻無法在男生組看出來,主要推測是因為男生吸菸率高,容易因為血管收縮或是動脈硬化等,增高腦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抵消了食物纖維的效果。


 


牙周病不治療 恐成無齒之徒

《2011/08/04 17:41》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鑽牙機的聲音總讓人裹足不前,寧可忍痛也不看牙,卻忽略可能因延誤病情而付出相當代價。
55歲的陳女士 2年多來牙齒反覆發炎疼痛,卻因對牙醫恐懼而遲遲不願處理,經醫師檢查,牙骨已流失 6成,再拖下去牙周病將擴散蔓延,屆時牙齒恐會掉光,所幸發現可用舒眠方式看牙,才讓她放心接受治療。
執業牙醫師謝懷德表示,常遇到患者因害怕看牙而延誤就診,尤其牙周病只有發炎時會感到疼痛,看診經驗中,約有 8成牙周病患者會因牙齒勉強堪用而不願拔牙。
事實上, 1顆患有牙周病的牙齒若久不處理,不僅易造成牙骨流失,更會擴散到兩旁健康的牙齒,越晚診治,需花費的費用越高。
謝懷德表示,舒眠看牙是在專業麻醉醫師照護下,以靜脈幫浦注射中樞神經藥物,讓患者於淺眠狀態下完成手術療程,只要停止給藥後 5-10分鐘即可清醒、自行走動,麻醉深度低。
相較於用於身心障礙者的無痛牙科治療是屬於吸入式的全身麻醉,謝懷德強調,舒眠療法較偏向鎮靜方式,因此可保留口腔吞嚥反射,讓患者不至於在療程中被水嗆到,甚至導致吸入式肺炎,因此也常用於兒童牙科。
不過,由於舒眠藥物含有蛋成分,且透過肝腎代謝,因此,對蛋過敏或是心肺和肝腎功能不佳,及孕婦和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恐較不適宜,需先諮詢專業醫師。


 


牙齒矯正何時做效果最好?

《2011/07/31 16:40》


 /王媛儀
 少子化的因素讓許多家長希望自家小孩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在各方面盡可能給予最好的;許多家長對於小朋友的牙齒是否排列整齊也相當在意,甚至在小朋友只有四、五歲時,發現乳牙排列不整齊或牙縫太大,就緊張地詢問矯正醫師是否需要即早矯正治療。
 雖然在適當時機做矯正治療能得到最佳效果,但在大部分情況仍需等待恆牙長得差不多時才適合矯正治療,因為乳牙的牙根不夠強壯,無法承受矯正時的拉力,更何況乳牙排列不整齊或牙齒縫隙太大並不代表日後恆牙也將是如此,乳牙只是過度性質的齒列,恆牙狀態與功能才將影響人們一生。矯正治療的最佳時機必須依實際的症狀做不同的判斷,雖然大部分的黃金治療期約在十至十二歲左右,但對於有些上下顎骨發育關係異常的病例,卻必須等待顎骨發育成熟後再作評估。
 但在某些特殊狀況下卻必須進行早期矯正:例如乳牙過早脫落,因距離恆牙替換可能需要超過半年以上,為避免其他乳牙的生理性移動造成牙弓空間變小,此時便須裝置空間維持器以保住恆牙萌牙的空間;或是雖只有恆牙前牙發育完成,後牙尚未長出,但是前牙卻呈現錯咬的咬合關係,也就是正常狀況下,上顎的前牙應位於下顎前牙外側,但這種錯咬的位置卻相反而將限制上顎前方骨的發育,如提前進行矯正治療就能誘導上顎骨正常發育以達到最佳效果。
 而成人矯正在部份情形下必須拔牙以獲得空間讓其他牙齒排列整齊或讓前牙暴牙向後移動,但若早期做矯正則因可以誘導顎骨生長發育方向,或是利用螺絲裝置撐開上顎牙弓讓牙弓能有足夠恆牙萌牙空間,就有機會不必拔牙就有足夠空間進行矯正治療,或是進行階段性拔牙誘導恆牙之長出順序,所以建議小朋友六至七歲時就應定期找矯正專科醫師做矯正諮詢與追蹤,以獲得最佳矯正治療時機。



 

牙齒塗氟可預防蛀牙

《2011/07/16 18:58》


 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張開嘴,只要咬住氟膠牙托約 1-2分鐘,半年內蛀牙就不會找上你!」北市聯合醫院牙科醫療部主任陳立愷指出,塗氟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可抑制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就像為牙齒穿上防彈衣,可以減少蛀牙的機會。
 陳立愷主任表示,蛀牙是侵害學童最多的口腔疾病,一般小朋友約 65%有蛀牙,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因不懂得刷牙技巧,蛀牙率特高,約 95%;尤其是暑假期間,兒童容易攝取過多甜食,此時若疏於口腔照護,更易罹患蛀牙,而蛀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牙齒、細菌、食物加上時間等因素形成。
 陳立愷主任指出,氟化物施用方式繁多,包含有飲水加氟、局部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使用等;由於飲水加氟影響人口及環保層面較複雜,且濃度不易控制,所以局部塗氟經評估是目前最有效、經濟的預防蛀牙方法。
 為使塗氟達到最好的效果,陳立愷主任建議,要塗氟的兒童,應在塗氟前先將牙齒清潔乾淨,若尚未洗淨,則必須在塗氟前再刷一次;若有蛀牙,則應先治療完畢再塗氟,以免效果不佳。
 為降低兒童齲齒率,北市聯合醫院牙科醫療部將於暑假 7月 25日至 8月 5日期間舉辦舉辦 5歲至 12歲兒童免費口腔篩檢及塗氟,各院區每日限額 40名,共計 1200名,額滿為止。

 


日喝3杯奶茶 少女牙齒全蛀光

《2011/08/05 18:50》








 1名少女天天喝奶茶、碳酸飲料,在口腔衛生觀念不足下,整口牙齒全蛀光。(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台南報導
  1名 18歲劉姓少女從小學就愛喝奶茶及碳酸飲料,因長期以含糖飲料取代白開水,全口牙齒到了高中全蛀光,不僅人際關係變差,連咀嚼功能也沒了,整個人暴瘦。
 牙醫師林孟儒指出,劉姓少女從小就愛喝飲料,尤其愛喝奶茶、碳酸飲料, 1天至少喝 3杯,以含糖飲料代替白開水解渴,從國中開始就滿口蛀牙,嚴重齲齒蛀到僅剩殘根;因口腔衛生觀念不足,也沒找牙醫師治療,就讓滿口牙漸漸爛光。
 從國中到高中 6年間,因為整口爛牙讓她人際關係陷入低潮,沒有同學想跟她交往,甚至被嫌棄,自己也變得自卑及自閉。飲食方面也因為咀嚼功能太差,許多食物只能硬吞,連帶讓腸胃不好,人也暴瘦。經林孟儒重建治療後,少女終於可以露牙開懷大笑
 林孟儒指出,喝飲料習慣對青少年牙齒發育確實不好,甜食、蔗糖進入口腔內,和牙菌斑接觸就產生酸,有害的酸不斷腐蝕琺瑯質就會造成蛀牙,所以千萬不要以飲料代替開水;喝飲料後,最好能馬上用白開水先漱口,並在 10分鐘內刷牙,以免日後滿口爛牙,傷身又傷荷包。


戒檳榔牙壞 原來牙周病作怪

《2011/07/27 18:07》


 中央社/嘉義市 27日電
 「戒檳榔,牙齒真的會壞掉嗎?」署立嘉義醫院檳榔戒除班今天結業,不少紅唇族在戒掉檳榔後,感到牙痛;院方表示,這是戒除者患有牙周病,因檳榔吃多了,口腔麻痺不知患病。
 署立嘉義醫院社區護理長溫秀蓉表示,由於檳榔戒除班成員反映,在戒除檳榔後,牙齒開始疼痛,因此誤信坊間「戒檳榔,牙齒會壞掉」的傳言,並向牙醫師求救。
 對此,溫秀蓉指出,其實是戒除者過去檳榔吃太多,造成口腔神經麻痺,不知道已患有牙周病,因此不吃檳榔,就感到牙痛,其實牙痛才是正常的。
 嘉義醫院檳榔戒除班是與嘉義市人安社會慈善福利基金會合作,針對嘉義市街友所舉辦。由於街友四處為家,不容易找到人,因此嘉義醫院特別感謝人安基金會,能將街友帶到醫院戒檳榔。
 嘉義醫院表示,檳榔除了會造成口腔癌、口腔纖維化及牙周病之外,根據最新的研究證實,檳榔也會提高肝癌、肝硬化及糖尿病的風險,並降低免疫系統。
 院方指出,由於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證實檳榔嚼塊及檳榔子都是人類的致癌物,而台灣檳榔人口平均每年每人嚼食檳榔數約為 1000顆,因此推動檳榔防制工作是當務之急。

 


牙醫耳中風 高壓氧救回聽力

《2011/08/02 17:59》








 台中林新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李潤宇2日指出,1名牙醫師罹患耳中風,造成中度聽力受損,醫師採用高壓氧配合傳統治療,患者恢復聽力並改善眩暈情形。中央社
 中央社/台中 2日電
 一名 42歲牙醫師最近低頭有眩暈、惡心,並伴隨耳鳴及重聽現象,經檢查後發現是左耳突發性耳聾(耳中風),由於患者中度聽力受損,醫師除傳統治療外加上高壓氧,聽力終於恢復。
 台中林新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李潤宇今天指出,這名牙醫師 6月中旬因耳鳴及重聽至醫院檢查,經聽力檢查發現左耳高頻聽力受損、合併自發性的眼球震顫,診斷為左耳中風,立即要求牙醫師住院治療。
 林新醫院表示,耳中風的患者一般以「血液循環促進劑」、「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但由於患者聽力受損已達中度,為把握黃金治療期,醫師建議患者接受高壓氧治療,讓患者吸入 100%氧氣,以提高體內含氧濃度,促進血液循環。
 在藥物及高壓氧雙重治療下, 10天後患者恢復聽力並改善眩暈情形,目前已出院繼續牙醫診所的看診工作。
 林新醫院指出,突發性耳聾是一種聽力降低的疾病,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系統受損,或血液及血管的問題,患者可能一覺醒來後,發現聽力減弱、耳鳴或有耳悶感,甚至合併眩暈等症狀。好發年齡在 40到 80歲間,部分耳中風能自行恢復聽力;但若重度聽力受損,要恢復的機會就微乎其微。
 醫院並指出,從門診中發現,突發性耳聾的病患越來越多,由於病發一個星期內為最佳治療時間,民眾若有類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適當暖身伸展 避免運動傷害

《2011/07/31 18:36》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大陸 NBA球星姚明受腳傷影響而宣布退休,讓籃球運動所造成的運動傷害也因此受到關注,醫師提醒,要避免運動傷害發生,就務必做好適當暖身及伸展運動。
暑假結束就要升國三的小明,平時最愛好運動就是打籃球,但雙腳扭傷已成家常便飯,幾乎每二、三個月就受傷一次,原本都自行休息幾天就好了,最近因雙膝持續疼痛無法改善,由母親陪同前往復健科門診,主訴無法打籃球已一個多星期,不但如此,連上下樓梯都異常疼痛。
經理學檢查發現,小明的雙膝在近端脛骨粗隆處有紅腫現象,局部按壓有疼痛反應, X光檢查發現雙脛骨處有裂痕,原來,小明得到了奧斯戈德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指出,奧斯戈德症好發於青少年,因脛骨上端生長板尚未閉合,再加上過度跳躍動作,臏骨韌帶將脛骨上端粗隆處反覆性拉扯,造成脛骨上端應力性撕裂骨折,最常發生在喜好打籃球的青少年身上。
武俊傑提醒,除了奧斯戈德症,籃球的運動傷害還包括膝部十字韌帶、半月軟骨及足踝肌腱及韌帶扭傷和拉傷等,要避免這些運動傷害發生,適當暖身及伸展運動是必須,一但傷害發生,必須要有適當休息時間,以避免造成永久不可逆性傷害。

 


運動員肌肉傷 認知恐也受損

《2011/07/30 17:12》


 中央社/波特蘭 29日專電
 「美國運動醫學期刊」報導,就算運動員不是頭部直接受創,只有肌肉受傷,也可能造成認知受損,教練與醫師要特別注意觀察。
 「美國運動醫學期刊」網站最近刊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報告摘錄指出,最新醫學研究發現,肌肉受傷也可能造成運動員認知受損。
 多倫多大學復健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赫奇森領導的研究團隊,找來 72名分別來自美式足球、曲棍球與長曲棍球校隊的學生運動員,對他們進行 20分鐘的電腦測試,測量他們的記憶力與注意力。
 這些運動員當中,有 18人過去 3年內曾有腦震盪,另外 18人則是最近因為肌肉或肌腱受傷暫停練習,其他 36人沒有受傷。
 結果顯示,頭部受傷的運動員測驗成績,比完全沒有受傷的運動員差,反應較遲緩;肌肉受傷的運動員在某些測驗的成績,也比沒有受傷的運動員差,但比頭部受傷的運動員高。
 研究人員指出,對運動醫學專家來說,是否同意運動員在腦震盪之後恢復上場,經常是頗為棘手的難題,最好能透過神經心理學檢測,才能對認知受損的程度做出客觀評估。
 但僅有肌肉受傷的運動員也出現某種程度的認知受損,教練與醫師必須特別注意觀察。


 

膝關節攣縮

《2011/07/29 21:18》


 █吳重達
 二十多歲的女生在一場機車車禍中發生了右膝關節脫臼,急診時知道其下肢的神經、血管沒有任何受傷,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所有韌帶全斷了,內側半月軟骨有邊緣性破裂。
 我們先用關節鏡幫她做了半月軟骨縫合手術,然後膝關節用支架固定六週,之後才開始讓她慢慢活動關節,這個做法的想法是:兩條韌邊韌帶回血循很好,故做固定就可以讓它們長好,其他受傷的軟組織也會就地纖維化而修復。兩條十字韌帶是不會再長,但因關節會纖維化,應當發生不穩定的機會不大,即使回復有不穩定再來解決也不遲!
 那知她體質特殊,纖維化得太過份了,膝關節活動度只有三十至一百度而已。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嘗試麻醉下關節鬆動術,可是麻倒了病人關節仍然紋風不動,於是便動用關節鏡,目的是做關節內的清創,將纖維化組織清乾淨,同時也做關節鬆動術。如此花了近二個小時膝關節終於可以有零度到一百三十五度的正常活動範圍了。術後再做積極的復健,追蹤了一年仍維持正常活動度且關節並無不穩定現象。
 她幸運的是纖維化大部分發生在關節內,用關節鏡手術可以解決。若是發生關節外的纖維化則主要是發生在股四頭肌的黏連,解決這個問題便得動大刀去將黏住的肌肉、肌腱全部翻開,即令術後活動度回復也仍然有肌力不足的後遺症呢!(作者是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主任)


肘關節鏡

《2011/08/05 21:30》


 █吳重達
 四十八歲中年人,右肘痛與活動度受限已存在好幾年了。最近因為症狀加劇來到門診。
 這人自年輕時便打羽球、桌球、游泳、騎越野腳踏車……等,用到手肘的機會十分高;可是卻沒有明顯的跌倒、鈍傷……等病史。理學檢查看出手肘關節沒有變形,可是伸不直,缺了大約二十度的伸展,用力伸直時便會痛,手肘活動時似乎有卡卡的感覺,內、外轉倒不是問題。
 X光片可以看出已有退化性的病變,在肱骨的鷹嘴窩則有幾個游離體。用電腦斷層去細看,則發現游離體集中在肘關節後方,主要在鷹嘴窩,於是跟病人討論處理的方法。
 可以保守處理,與它和平共存,忍些不方便;也可以開刀,一是打開關節將它們清除掉,壞處是有些死角,且傷口大,恢復期長一些;也可以用關節鏡手術,優點是傷口小,不侵犯到肌肉,復原會比較大,缺點是這個地方幾條重要神經通過,尤其在內側的尺骨神經不小心便會傷到,後遺症不小。另外就是技術上的問題,畢竟肘關節空間狹小,若沒有良好的關節鏡訓練會做得十分費勁,有時甚至下不了台。
 這個病人在事先研究清楚,準備良好的狀況下做了關節鏡手術,所有的游離體皆能順利拿出,關節也能好好清創。術後馬上活動、復健,活動度在十天後便已回復正常,二個月後就回到運動場上了!(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主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